GA4

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一場略為不同的 職場成年人的讀書會 之旅


這次 TenMax 讀書會第二輪由我推薦及拉票的"平台經濟模式"中選,這次的讀書會導入了幾個 "職場成年人規則"

讀書會目標:
* 以這書當做框架,大家以有系統性的方式討論TenMax相對應的議題,以能深度討論為終極目標
* 以職場成年人的方式來參與讀書會

現階段這本書的讀書會已結束,也藉機整理一下整個執行的過程及群體的心得,

如果先破梗講一下總結的話,引入職場成年人的規則,算是有發揮預期的效果:
(自律)(尊重)(透明)(有投入才會有收獲)(自由表述)(分享意見)(整合意見)
事實上這與敏捷團隊文化也有高度的關聯性,有興趣的看倌請繼續看下去。

1 - 與敏捷文化相呼應的參與規則


先從會長我設定的幾個規則的理由說起吧:

* 沒先看內容&帶著答案進來的人,會被會長請出場。 (找書上的 金句 進來並分享你為何選擇這段的理由)


這是一個比較值得深入拿出來多講一點的規則:

=> 沒有先讀過的話,討論沒辦法加速聚焦或深化。
=> 促使精實會議時間的利用,馬上切入主題。
=> 也藉此機會表達不接受撿現成速食知識的想法,必需要有投入一定程度的投入,才有資格參與討論。一方面也呼應,敏捷圈常常提到 hams-and-eggs 議題。
=> 需要去思考背後的原由,為自己的選擇探討背後的理由,可深化閱讀及思考效果。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讀書會也常見一種方式也算是大家分批投入某些章節,再與大家分享,其實也是一種有投入且又具分工節省時間的方法。但我是覺得書真的是要自己讀過、融匯、思考咀嚼後、整理後,才會是自己真正的養分。別人給的速成答案其實是有時會真以為自己懂了,其實沒懂,或當下雖覺得觀點不認同,但不知從何處切入詢問而無法有比較深入的討論。

* 場場 workshop。

=> 深化討論TenMax目前的產品及營運現狀。
=> 與工作內容高度相關的互動式討論,比較能深化大家對於這些內容的理解。
=> 敏捷工程文化鼓勵的是溝通並且理解所創造的價值。「想靠幾個高手做top-down規劃 ,發包/分配給單純只按規格實作的程式設計師」的碼農文化,與敏捷工程文化不符。
=> 我們這邊也鼓勵成員不要將自己定位成碼農。對自己的未來也更有幫助,也較能創造雙贏。

* 隨時可加入及離開,但需公開原由。

=> 理由: 透明原則。不得無故、隨興參與或不參與。

* 不定罰則。

=> 理由: 覺得有價值就會想排除萬難參與,無法產生價值就自行決定把時間花到別處。沒必要定些罰責來框住大家,強制出席。

* 與會者可以提建議,會長拍版。

=> 理由: 尊重Ownership的同時也不專權。會吸收大家的input,但最終有Ownership的人需拍版。

* 不認同以上規章,可以另外找新會長舉辦讀書會。

=> 理由: 尊重Ownership。

* 會長盡力維持讀書會的品質。

=> 理由: 有Onwership的人自然也需維持住大家想要的品質。扛起Accountability。

* 會長有權中止品質不夠的讀書會。

=> 理由: 當上述態無法達成的時候,讀書會所期望的目的無法達成,自然沒必要繼續舉辦下去。

2 - 執行結果的成效如何呢? (從我個人的觀察)


大致上值得論述的點有幾個:


  • 確實有些對本書有興趣的人,也買了書,但在聽完規則後,確認無法投入這麼多時間跟上進度,而選擇了不加入。說真的這也是一個成年人的表現,大家也都是平常心看待。
  • 參與的人員雖然有愈來愈少,時有脫隊跟不上的狀況而請假,但是每次的討論品質與熱絡程度依然能維持一定的檔次,不會太low。(還好,人數都還有七八個人參與,不至於人太少討論不下去或多樣性不足)
  • 有些人表示,其實有幾次會很想進來旁聽,但沒念完不好意思進來。(挺好的,有自知自律並能尊重及遵守規則)
  • 書中的論點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未必同意作者的說法,或部份內容整理略顯零亂難以看懂,討論會上有這類的聲音出現,很棒! (真的,盡信書不如無書)
  • 讓我覺得當一個讀書會會長與團隊一同討論這本書,有創造出我個人覺得這個投入是值得的(為了主持這種高互動式又要維持品質的讀書會,主持人投入的程度可遠多於其他人呢)
  • 反饋仍然不夠多,每次讀書會結束後都有在頻道上希望大家留些feedback,但每次數量愈來愈低。(自我糾結中~~~ 顯然有哪裡不太對,催不出大家的意見,但最後一次現場Retro又其實算有反饋每人至少3~4張post-it)


3 - 執行結果的成效如何呢? (團隊Retro時講出來的觀點)



Good:

  • 討論質量挺不錯,但缺乏共筆留存。未能紀錄下來分享給未參與的同仁有點可惜。
    => 其實我個人的觀感是,就像 odd-e 上海 主辦的 AHA_Moment,人生就是要留點"遺憾",才會因而想要未來多點投入或參與吧。
  • 最後大家回顧會議的整體分數算是高於一般水準的(我們採用Planning Poker 1~21 費式級數滿意度,多數人給了 13分,少數人給了8分(一般水準))
  • 聽到各式多元的意見。(幾乎每個金句分享後續都有人接著補充對於這段話從自己的觀察的想法是什麼)
  • 最沒有懸念的部份且大家覺得最有收獲的是:圍繞著TenMax主軸在討論相關的議題。


Bad:

  • 普遍讓大家最糾結的則是覺得章節閱讀速度有些跟不上。


4 - 團隊 Retro 的 Next Action (Try or Avoid)


下次可以嘗試(Try)的事情:

  • 黃金討論的紀錄與共筆
  • 提供更多不認同的聲音
  • 假設大家都讀過,直接用書裡的分析方法討論TenMax狀況
  • 讓每個章節Onwer來主持會議
  • 改時間提高參與度(找尋更好的讀書會時間點)


下次可以避免(Avoid)的事情:

  • 分心(有人常常被其他更有吸引力的書或技術吸走,而沒有跟上讀書會的章節進度)
  • 書沒看完而中斷幾次讀書會的學習交流,有些可惜。
  • 這次的規章要求大家先讀過的,可能比較適合這種軟性書籍,硬性技術書籍不合適?
  • 流於形式的K完書本。
  • 發言讓人有做結論的感覺(這張是我自己寫的,也確實有參與成員日前給我這樣的feedback,這議題對於一個VP而言是個難題)



5 - 最後總結


真要說這次為什麼特地讓自己慢下來,花時間籌畫這個形式的讀書會並且帶領大家討論:
(0) 難得有這麼一本書可以做為一個討論的框架,讓想參與的成員一起參與討論,更理解自己在做些什麼,也趁這個機會與大家交流目前 TenMax 的現狀,也看看團隊目前理解的程度到哪邊。
(1) TenMax 工程文化原本就鼓勵大家多了解商務面、生態圈的需求,做出來的產品才能較符合實際營運或商務的需求,降低返工/長尾、減少溝通成本,交付效率才能再進一步改善。
(2) 其實 TenMax 不少工程人員對整個產品生態圈的運營也是很有興趣的,透過這個機會其實可以也趁機讓大家多了解一下 TenMax 開台近二年以來的一些決策上的選擇背後的原由(或可能的原由)。

要說這次個人覺得最可惜的地方是:這次商務開發人員沒有人參與這個讀書會,整體而言,少了來自商務開發第一線人員的第一手觀點分享。但基於職場成年人法則的前題下,我也就沒有去遊說。只能說,至少仍有三名成員(包含我)有參加每周營運例會,因此我們盡可能從過去的營運例會中 執行長/商務人員 的所發出聲音中,適時適度的也在這個場合講出來讓大家理解,還在覺得可以接受的範圍。


心中OS: 終於把這篇很難下筆的讀書會心得寫完了。可以切換到下一個重點目標了。

心中OS2: 最後其實有稍稍利用 狩野分析模型 來設計並做了一下問卷調查,不過這只是自己的一個小嘗試,心得太淺,就不分享這部份的內容了。 

附錄1:最初始版本的規則(供參考用) 

讀書會形式 (執行前的公告)
Session 1: 分享心得  (20分鐘)
必須事前閱讀,並帶著以下問題的答案進來
你覺得本章節的想跟大家分享的「金句」/「印象深刻的句子」是? 理由是什麼?
你覺得本章節在講什麼?
有哪些你與書上見解不同的地方? (optional)
Session 2: Workshop (30分鐘~40分鐘不等)
以TenMax為例,這章節的一些重點對應到什麼? 有什麼議題可以探討?
Session 3: (10分鐘)
讀書會中,你收獲了什麼?
對此次讀書會內容的評分及建議。
你下一步想做什麼? (Actions)
* 沒先看內容&帶著答案進來的人,會被會長請出場。
* 場場 workshop。
* 隨時可加入及離開,但需公開原由。
* 不定罰則。
* 與會者可以提建議,會長拍版。
* 不認同以上規章,可以另外找新會長舉辦讀書會。

附錄2:會長在讀書會前的先提出一些問題的案例:

Workshop Question  (思考問題)
廣告系統的核心互動是什麼? (Chap 3)
TenMax的價值單位是什麼? 篩選機制是什麼?
廣告系統中: 有價值的交流是什麼? 無價值的交流有哪些?
Question:
為什麼TenMax都保證Clicks數投遞了。客戶還一直在意CTR?
廣告系統的核心互動是什麼? (Chap 5)
Question:
使用者投入程度及活躍使用程度比獲取用戶更為重要
以TenMax(或數位廣告)而言,哪些事件是 使用者投入程度增加的指標?
TenMax曾經做過哪些事情,是促成使用者投入程度有關的?
以下策略各是什麼,TenMax 是否有用過類似的策略?
跟兔
搭便車
播種
招牌
單邊
傳教士
大爆炸
微型市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